
许多血液系统的疾病在早期都没有特异性的临床反应,且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比较困难。因此血液病患者们在基层医院大多无法确诊,往往需要多次转诊到高级别医疗机构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而到省医院或者更上级的医院就诊,就涉及到异地就医医保结算的问题了。哪些人群适用?怎么备案?怎么结算?请各位病友们收好这份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结算攻略!

图源:摄图网
一、适用人群
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结算适用于两类人群:
一是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即长期在参保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
①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指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且户籍迁入定居地的人员。比如工作时在A城市,退休后回老家B城市定居的人;或者退休后从A城随子女定居在B城的老人。两种情况都要把户口迁入定居的城市。
②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指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这类人员就是指之前在A城市缴纳医保,后来长期到B城市生活的人,比如到子女居住的城市帮忙带小孩的老人。
③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指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例如一些公司企业派驻到其他地区分公司的员工。
二是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二、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结算的流程可以用“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来概括,其中的备案就是指跨省异地就医备案,那么我们要如何备案呢?
除了线下窗口办理外,我们还可以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等线上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下面我们以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为例,介绍如何进行线上操作。
第一步:扫码进入小程序,点击【开始备案】
微信扫小程序码,进入下方左侧页面,再点击【开始备案】进入“异地备案”页面(下方右侧页面),我们可以在这个页面查询统筹区开通情况、定点医药机构(住院、门诊、门诊特慢病)开通情况等。


第二步:点击【异地就医备案申请】,选择备案类型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保地、就医地、参保险种、备案类型。

第三步:阅读备案告知书,提交备案材料
核对备案信息,选择申请备案开始时间,填写联系人信息,根据备案人员的不同类别,上传相应的备案证明材料,例如居民身份证、转诊转院证明材料、居住证、工作合同等。
提示:1.实行异地就医备案承诺制办理的省市,不需要提交任何备案证明材料,只需要签署自动生成的个人承诺书即可。
2. 异地就医备案允许补办。出院结算前补办的,出院时可以直接结算;出院结算后补办的,可以按参保地规定申请医保手工报销。
3.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备案长期有效;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不同备案人员类型需提交材料见下表:
备案人员类型 | 需提交的备案材料 |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 | 异地安置退休人员 | 1.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 2.《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 3.异地安置认定材料(“户口簿首页”和本人“常住人口登记卡”,或个人承诺书)。 |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 | 1.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 2.《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 3.长期居住认定材料(居住证明或个人承诺书)。 |
常驻异地工作人员 | 1.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 2.《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 3.异地工作证明材料(参保地工作单位派出证明、异地工作单位证明、工作合同任选其一或个人承诺书)。 |
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 异地转诊就医人员 | 1.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 2.《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 3.参保地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转诊转院证明材料。 |
异地急诊抢救人员 | 异地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备案。 |
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 1.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 2.《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 |
注:因个人原因无法提供异地就医备案相关证明材料,可提交个人承诺书(部分省市不支持个人承诺书) |
第四步:查看备案进度
回到首页,点击【进度查询】可以一键查询备案状态。

开通备案后,我们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注意就医时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
以上就是本篇攻略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对病友们跨省异地就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