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P疾病认知周患者关爱项目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

ITP,即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ITP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和血小板生成减少,从而引发的出血性疾病。它是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三分之一。临床上,ITP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好发于儿童,而慢性型则多见于成人,且男女发病率相似,但育龄期女性的发病率高于同龄男性。

ITP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主要与免疫功能异常或紊乱有关。具体来说,可能包括两个方面,病毒或细菌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携带的抗原与血小板抗原相似,因此其诱导产生的抗体可以攻击自身血小板;免疫环境紊乱: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等自身免疫病患者,其免疫细胞可能错误识别自身抗原,直接攻击自身血小板或生成针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抗体。ITP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取决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一般来说,ITP患者主要有两大类症状,出血相关症状:血小板计数低于50 x 10^9/L时,患者有潜在的出血风险。常见的出血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如出血点、紫癜、口腔黏膜血泡等)、鼻出血、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等,但这些情况不常见);非出血相关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嗜睡、抑郁和精神不振等症状,这可能与疾病本身所致的精神紧张有关。

在诊断方面,目前ITP的诊断尚缺乏「金标准」或特异性诊断指标,基本还是排除性诊断,需排除各种继发性因素。在治疗方面,迄今为止尚没有明确ITP的诊疗流程,ITP患者的疾病管理也仍然不清晰,虽然目前有2020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和专家共识指导,但是要实现对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为解决ITP患者在诊断及治疗方面遇到的困境,进一步密切医患交流,传播科学疾病知识,扩大患者受益面,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共同发起“2024ITP疾病认知周患者关爱”项目。旨在为广大的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知识,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和相关的健康教育,促进全国不同区域医学专家间的学术交流,培养医务工作者规范化治疗习惯,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2024ITP疾病认知周患者关爱项目

(二)项目时间:2024年9月27日

(三)项目受益对象及人数:血液科医生及患者,受益人数约100人

(四)项目内容:

为增进ITP疾病领域医务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学习,针对性解决ITP疾病患者在诊疗的各阶段遇到的痛点难点,基金会计划2024年9月23日举办专题会与义诊活动。邀请来自全国的血液疾病专家就ITP疾病的最新治疗进展、治疗方案探索等内容做专题讲座,通过线下患者教育及义诊活动的形式,向患者科普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三、项目进展


在国际ITP疾病周之际,由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共同举办的2024年ITP疾病周患者关爱活动于9月27日,在天津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盛大举行。活动详情见链接:活动报道 | 2024年ITP疾病周患者关爱活动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