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手患者,健康同行
2022年9月19日,由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共同发起的“血液病家园·患教会(第四期)”成功在线举办。本次患教会由白求恩志愿者中心高航主任主持。围绕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类型、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通过专家解读、病例分享、医患互动三大精彩环节,为患者及家属普及检查、治疗等相关知识。以实现医患之间的良性沟通,更好地为广大血液病患者服务。
专家解读: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
本次患教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爱军教授从药物性血小板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及其他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的诊治方面为我们做了重点解读,并叮嘱患者若出现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也应到血液科就诊。此外,刘教授特别提醒,在治疗血小板减少时,不能认为输注血小板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针对血小板减少有多种治疗方法,如激素、免疫抑制剂、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等。很多患者通过规范用药后,血小板水平已经达到安全数值。

病例分享:一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诊治过程
病例分享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田颖教授分享了一例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治过程,让我们了解到,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一直在路上,在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检查,并对病因进行再次诊断。在明确检查后针对原发病和血小板进行联合治疗。

医患互动环节:面对面义诊答疑
医患互动环节,刘爱军教授和高航主任在直播间针对患者提出的“重型再障患者服用仿制艾曲波帕仍然需要输血,是需要换用阿伐曲泊帕还是艾曲波帕再加量?”、“MDS伴7q-患者是否有针对治疗的新药?”、“再障PNH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时该如何减药?”、“儿童EB病毒感染继发血小板减少应该如何治疗?”等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并与直播间的病友、家属积极互动,面对面进行免费义诊,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切实疑问及困难。与会患者收获满满,心怀感恩,并对此次活动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刘爱军教授总结
在治疗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时输注血小板并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也需要使用TPO、激素这类支持药物。目前ITP的治疗除了常用手段如激素、环孢素、TPO等药物之外,也有很多新的治疗方式正在探索阶段,比如SYK抑制剂等。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希望难治性ITP患者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新药的临床试验,加快新药研究进展,能让更多的患者更早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