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血液公益行”血液疾病公益小讲堂(第五期)成功开课


才感春来,忽而夏至

伴着五月清风

2022年儿童血液公益小讲堂(第五期)如约上线

与您“益”起同行,共向健康


2022年5月12日,恰逢国际护士节。由山东省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专家为ITP患儿专门举办的“儿童血液公益小讲堂(第五期)”线上分享活动如约上线。

活动以提高我国儿童ITP的整体诊疗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为目的,传递科学就医的理念,通过专家讲座、医患互动等形式,详细为患儿家长解读儿童ITP疾病的难点、痛点及其最关心的治疗难题,以实现医患之间的良性沟通,更好地为广大ITP患儿服务。

本期活动由山东省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高航主持。



为方便您更好的学习、阅读和理解,我们将本期重点内容整理如下:

马静瑶主治医师重点解读

本期,马静瑶医生为我们解读了《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2021版)》第五期内容。并针对“持续性、慢性ITP患儿再评估时,是否需复查自身免疫系列和进行基因检测”进行详细讲解。马医生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深入浅出的和我们分享了“什么是自身免疫系列检测?基因测序的意义?持续性、慢性ITP是否需要进行自身免疫系列检测和基因测序”等重点内容。帮助持续性、慢性ITP的患儿家长,从医生角度、检查角度等多方面了解该病的诊疗方案,解除患儿家长的内心疑虑及困扰。



董舒月医师爱心分享

董舒月医生则针对“以ITP为首发表现的TNFRSF13B基因突变致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为主题,通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介绍、6例CVID分析”为线上病友及家属展开了一场生动的专业知识课,有效的帮助他们了解该病和诊疗方案,消除不安和疑虑。



医患零距离,沟通从心开始

专家讲课结束后,吴润晖教授、高航主任、马静瑶医师和董舒月医师分别对患者提出的“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口服和静点有没有区别,更推荐哪种用法?地塞米松冲击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需要关注,具体如何处理?”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帮助患者消除疑问,受到一致好评。具体内容您可关注“病友之家”微信公众号,向后台发送“公益小讲堂5”回看本期内容。



会议总结

吴润晖教授总结到:我们有时需要和疾病共存,但我们的原则是必须诊断清楚,ITP诊断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