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之一,涵盖恶性疾病(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罕见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相关并发症等。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21)》数据,全球每年新增血液肿瘤患者超过120万例,其中中国占比超过20%,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领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骨髓纤维化(MF)的中国年发病率约为0.5-2.5/10万,约30%的MF患者会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然而,目前国内JAK2突变检测率不足50%,诊疗规范性亟待提升。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患病率约为0.7/10万,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但仍有10%-15%的患者因耐药或疾病进展需要接受二线治疗或移植。
罕见病方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已被纳入《中国罕见病目录(2023版)》,其发病率约为1-2/百万。补体抑制剂(如依库珠单抗)可有效降低血栓风险,但年治疗费用高达百万元,患者经济负担沉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作为血液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2022年中国年移植量已超1.2万例,但供体匹配率仅30%,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高达40%-60%,患者长期生存率不足50%。
淋巴瘤年发病率6.7/10万,CAR-T疗法使难治患者5年生存率达40%;血友病患者1.5万例,仅30%接受规范治疗;儿童血液病主要包括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白血病占儿童恶性肿瘤的30%,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经过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但基层医院的诊断符合率仅为60%。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年发病率为2/百万,虽然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年生存率超过80%,但供体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该疗法的推广应用。
为了推动血液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及突破性进展,整合多学科技术,推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普及,使前沿学术成果与规范化临床诊疗经验更快更好地惠及广大患者。基金会计划于2025年5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0场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全国血液肿瘤与罕见病领域医学专家就相关疾病的治疗、护理、用药等最新进展做专题学术报告,并以经验分享、集中讨论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
详见附件一:会议日程(例)
【会议日程(例)】领航计划·2025血液肿瘤与罕见病诊疗技术万里行
电话:0531-8607 9780 13901055049
邮箱:gaohang@txjy.org.cn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经七路156号国际财富中心18层
微信: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