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髓系白血病,以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为其遗传学特征,起病时十分凶险,常合并出凝血异常,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的应用使APL的预后明显改善。ATRA及低剂量砷剂诱导分化APL细胞分化成熟,白细胞计数将会升高。APL诱导治疗另外一个危险因素是诱导分化综合征(DS),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数迅速增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致死。降低诱导期白细胞及DS将是降低并发症和减少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儿童 AML 发病率在所有儿童白血病中占15%~20%,全球儿童 AML年发病率为5~8例/百万人。随着化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日益改善,然而复发是困扰白血病治疗的一个难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是指在白血病经诱导化疗获完全缓解后或是骨髓移植治疗后,体内仍留有少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这些残存的细胞即成为白血病复发的根源。
鉴于此,山东省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设立“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的微小残留病灶检测”项目,资助医学专家团队开展临床研究,.有利于更早地预测白血病的复发;指导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根据体内白血病细胞多少以决定是继续化疗抑或停止治疗;有利于较早发现白血病细胞是否耐药,并依此指导临床选用更敏感、更具杀伤力的治疗措施;有助于评价治疗疗效。对白血病的危险程度分层及后续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的微小残留病灶检测
(二)项目期限: 2023 年 5月 29日~ 2023年12月 31日
(三)受益对象: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初发患者
(四)项目牵头专家
姓名:唐燕来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儿科
职称:主治医师
简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山一院柯麟菁英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级基金6项;主持2021年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人才项目,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获得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发表论著20篇,其中SCI 16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广东省及中山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临床病案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20年“儿童之星”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6 NST项目临床病案演讲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三、项目方案
专家通过对入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制定化疗方案,开具检测项目,为患者采集标本,联系检测机构进行标本检测。检测机构将检测报告反馈至专家,专家根据临床特点及检测结果制定相对应方案。专家针对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开展数据分析汇报会,通过收集病人数据,对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尤其对于疑难危重症患儿开展个体化研讨及设计精准诊疗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将多中心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2023 年 3月 1日~ 2023年12月 31日,年龄≤16岁,PML-RARα/t(15;17)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初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年龄为≤16岁;
2)PML-RARα/t(15;17)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3) 初发患者。
1.2.2 排除标准:
1)入组前颅内出血且有下述表现之一:昏迷,抽搐,偏瘫,颅神经瘫痪;
2)入组前CNSL且有下述表现之一:昏迷,抽搐,偏瘫,颅神经瘫痪;
3) ECG的QTc ≯500ms(计算公式见下述“砷剂不良反应”),无法正常用RIF。
1.3 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
诱导:非高危ATRA+RIF+伊达比星;高危ATRA+RIF+伊达比星
巩固:共3疗程,药物包括ATRA、RIF、伊达比星,高危组还需加用Ara-C;
维持:共1年半,药物包括ATRA、RIF、MTX、6MP。
方案共鞘注3次。
1.3.2 对照组
诱导:非高危ATRA+RIF;高危ATRA+RIF+伊达比星
巩固:共3疗程,药物包括ATRA、RIF、伊达比星,高危组还需加用Ara-C;
维持:共2年,药物包括ATRA、RIF、MTX、6MP。
方案共鞘注3次。
1.4 观察指标
1.4.1 主要观察指标
诱导期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DS发生率、缓解率、10年无事生存率、总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出凝血功能、肝损、心功能损伤等)、砷排泄和残留量、累计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其中无事生存率中的事故定义为复发、死亡或放弃治疗。
1.4.2 治疗期间和疗程结束后观察
①包括出凝血功能改善情况,肝脾淋巴结大小等;
②根据外周血涂片估计缓解状态然后复查骨髓以证实,并计算从治疗到血液学缓解所需时间;
③微残留白血病监测,根据初诊时PML-RARα融合基因的类型,分别在巩固疗程2前及维持治疗前及期间用RT-PCR和RQ-PCR方法定期监测(附件3)。
④砷排泄及残留的检测:在维持治疗开始前、满1年、满2年和结束后1年,共4次,用ICP-MS方法检测尿、头发和指甲样本。
⑤治疗毒副作用:主要包括感染、ATRA综合征、砷剂的副作用包括肝损和胃肠道反应、治疗方案对心脏毒副作用(心室EF)等。
1.4.3 住院治疗费用
根据病案室的数据,统计每例住院治疗费用,费用包括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输血制品费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AP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项目计划时间表
工作内容 | 项目进行时间(预计) |
患者采集标本 | 2023年5-11月 |
检测报告 | 2023年12月 |
五、项目预期成效
有利于更早地预测白血病的复发;指导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根据体内白血病细胞多少以决定是继续化疗抑或停止治疗;有利于较早发现白血病细胞是否耐药,并依此指导临床选用更敏感、更具杀伤力的治疗措施;有助于评价治疗疗效。对白血病的危险程度分层及后续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电话:0531-8607 9780 13901055049
邮箱:gaohang@txjy.org.cn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经七路156号国际财富中心18层
微信: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